景瑞康
搜索
确认
取消
公司新闻

打好创新这张牌,南京江北新区“研创产业”逆势崛起

  • 分类:综合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06-23
  • 访问量:0

【概要描述】5年时间,2名诺奖得主、近60位中外院士落户于此;2019年南京市新型研发机构绩效考核中,这个新区蝉联榜首;2020年一季度,还是这个新区GDP同比增长7 4%,实现逆势上扬……

打好创新这张牌,南京江北新区“研创产业”逆势崛起

【概要描述】5年时间,2名诺奖得主、近60位中外院士落户于此;2019年南京市新型研发机构绩效考核中,这个新区蝉联榜首;2020年一季度,还是这个新区GDP同比增长7 4%,实现逆势上扬……

  • 分类:综合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06-23
  • 访问量:0
详情

  导语:5年时间,2名诺奖得主、近60位中外院士落户于此;2019年南京市新型研发机构绩效考核中,这个新区蝉联榜首;2020年一季度,还是这个新区GDP同比增长7 4%,实现逆势上扬……

  

江北新区

 

  5年时间,2名诺奖得主、近60位中外院士落户于此;2019年南京市新型研发机构绩效考核中,这个新区蝉联榜首;2020年一季度,还是这个新区GDP同比增长7.4%,实现逆势上扬……

  作为全国第十三个、江苏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成立五年来,江北新区实现了从一个“底子薄弱”型选手,迅速弯道超车成长为经济新增长极。

  无论是高端人才、研发机构积聚,还是主导产业蓬勃发展、又或者是高成长性企业形成“井喷”之势,这些无不得益于江北新区始终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创新服务体系、集聚全球优质资源、破题科技成果转化等为抓手,走出了一条人才聚集、产城融合、国际化发展的创新路。

  下好创新先手棋,跑出发展加速度

  取下患者几片肿瘤组织切片,放入试剂盒检测,是什么基因出现问题一目了然,后期肺癌的精准用药也就有了依据。

  这项神奇的技术就来自南京江北新区培育的世和基因。2013年落户新区,由“从零开始”到如今估值已超10亿美元,世和基因只用了7年时间。

  作为见证江北新区发展的企业,目前,世和基因在肿瘤基因检测领域已成为行业标杆企业。回望来时路,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搭上了新区“基因之城”建设的顺风车。

  “五年前,国务院批准江北新区成立的时候定位是三区一平台,即自主创新的先导区、新型城市化的示范园区、长三角地区现代产业集聚区和长江经济带后结构重要平台。”南京市委常委、江北新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罗群说。

  集成电路产业是发展新一代数字经济的基石,生命健康产业涵盖了新医药与新健康。2017年5月,江北新区提出建设“两城一中心”的发展目标,即芯片之城、基因之城、新金融中心。在今年疫情期间,集成电路、生命健康两大主导产业成为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其中,集成电路产业一季度实现了21.15%的高速增长,医药制造业增速也高达20.17%。

  为了下好创新“先手棋”,江北新区确立了以“科技—经济—科技”有效循环为动力的创新生态,把新型研发机构作为“集聚人才、接轨国际、拉长链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有效载体,抢占全球产业最高端、增强内生发展动力。目前累计签约77家、备案46家,占全市总数近1/4。另一方面,催生“从1到N”的裂变。支持南智先进光电集成技术研究院、人源化模型与药物筛选创新技术研究院等高端新型研发机构加快建设,推动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2019年,新区3家新型研发机构及其孵化企业的14项创新产品入选创新产品推广示范推荐目录。2020年,新区4家新型研发机构被评为南京市“十佳新型研发机构”。

  通过“顶天立地”的重大科学工程布局,江北新区集中力量抢占创新制高点,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等重大基础设施先后落户,为产业技术进步积累原始创新资源。

  五年来,新区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676.9亿元跃升至2019年的1800.1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从1903跃升至3798亿元,年均增长18.9%。2019年8月,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区落户江北,更是为新区发展增添新动力。

  研创经济领头,逆势上扬有底气

  2010年之前,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江北地区产业发展,人们首先想到便是“重”。以扬子石化、南钢等为代表的石化钢铁企业成为拉动江北乃至南京经济的重要力量。但是,随着江北新区设立,这一刻板印象逐渐改观。

  “2017年,扬子石化的产值和税收还占据新区总体的大头,但是这一数据在2019年下降不少。不是说扬子石化的生产经营能力退步,而是其他企业上来了,它们的贡献相应增长。”南京市江北新区科技创新局局长聂永军说。

  高成长性企业是引领产业发展的“火车头”,2020年,新区瞪羚企业总数和新增瞪羚企业均居全市第一;在高成长性企业的带动下,数字经济、新医药与新健康、新型都市工业等新产业构成的“研创经济”,已在江北新区强势崛起。

  今年以来,新冠疫情对经济各领域的影响巨大,而江北新区一季度GDP却逆势上扬,“研创经济”功不可没。

  在南京通信集成电路产业技术研究院,从上海引进“东芯半导体有限公司”,开发研制具有中国自主专利产权的系列高端Nand Flash存储芯片,2019年销售额逾亿元。在新型研发机构高端团队集聚效应的带动下,江北新区集成电路产业已集聚360余家产业链相关企业,涵盖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终端制造等产业链上下游全部环节。

  近日,首批登陆“科创板”的南微医学,携上市以来的首份年报“成绩单”,举行了2019年度线上业绩说明会,作为国产内镜诊疗器械领先者,公司取得了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的靓丽成绩。

  2019年,南微医学实现营业收入13.07亿元,同比增长41.79%,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而其中的秘诀就是开发创新产品,2019年公司研发投入较上年增长43.31%。

  此外,江北新区还着力打造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企业集群。2017年,江北新区高企为273家,目前这一数字已攀升至740家,几乎以每年200多家的速度增长。“预计到今年年底新区高新技术企业将达到1000家,占全南京1/6。”聂永军表示。

  高端人才集聚,营造创新强磁场

  受到疫情影响,北京大学开学时间迟迟没有确定,这可把北大的一部分博士生急坏了。回不去学校,就做不了实验,这该如何才好?

  面对困境,50多名北大博士把研究阵地转移到位于新区的北京大学分子医学南京转化研究院。“这里有平台,有设备,搞科研比学校更方便。”一名北大博士告诉记者。

  在这家由北京大学、江北新区、南京生物医药谷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程和平院士团队率先将创新成果带到这里落地转化。程和平认为,南京校地融合已经有了一套先进制度,加上国家级新区规划,能够充分激发现有的人才优势,这让他们最终选择落户江北新区。

  今年4月,在南京市发布“四新”行动计划不久,南京江北新区(自贸区)出台《关于促进自贸区人才发展、优化升级“创业江北”人才计划十策实施办法》。此次出台的“人才十策3.0版”,更加聚焦国际化人才引进,加大柔性引才用才力度,赋予企业举荐认定人才权限等。

  “南京堪称中国生物科技与制药领域的‘硅谷’,今天中国的农化公司比全球加起来还多,在中国能找到专门的农化专业的人才,在其它国家找不到。”当生物医药谷还只停留在图纸上时,安道麦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翰林就对这片地方深深着迷。正因如此,这家全球农化巨头将研发中心落在了江北新区,目前研发中心团队近90%为硕博。

  为了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江北新区陆续在世界创新高地建立海外创新中心,充分发挥本地化运营团队资源优势,加大国际创新人才和项目引进力度。

  剑桥大学科技创新中心、中德智能制造研究院、联合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组建的生命可持续研发中心、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纷纷在新区扎根发力。

  目前,新区已汇聚各类人才36.8万余名,高层次人才超过1800名,留学回国人才超3200名,国际化人才占比达1/3,引进诺贝尔奖得主2名,逐步形成全球创新“强磁场”。

  (图片由南京江北新区提供)

  (责任编辑:韩梦晨)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

南京景瑞康分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1011214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