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不停失败的黑暗中发现成功的微光
- 分类:综合新闻
- 作者:
- 来源:南京晨报
- 发布时间:2022-05-13
- 访问量:0
【概要描述】张立风博士曾在美国学习工作多年,2019年回国后,他受邀担任南京景瑞康分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研究员,带领团队围绕“高端生物医学成像设备”和“重大疾病创新药物” 两大方向,进行脑科学研究及创新医药项目的研发。
在不停失败的黑暗中发现成功的微光
【概要描述】张立风博士曾在美国学习工作多年,2019年回国后,他受邀担任南京景瑞康分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研究员,带领团队围绕“高端生物医学成像设备”和“重大疾病创新药物” 两大方向,进行脑科学研究及创新医药项目的研发。
- 分类:综合新闻
- 作者:
- 来源:南京晨报
- 发布时间:2022-05-13
- 访问量:0
张立风博士曾在美国学习工作多年,2019年回国后,他受邀担任南京景瑞康分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研究员,带领团队围绕“高端生物医学成像设备”和“重大疾病创新药物” 两大方向,进行脑科学研究及创新医药项目的研发。
张立风,省双创人才、市中青年拔尖人才
难忘那段博士后科研时光
张立风本科和博士均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毕业后赴美学习工作,先后在美国杰克逊实验室和美国国立药物成瘾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
在国内读博期间张立风就开始了对脑科学的研究,博士后期间,他跟着导师Da-Ting Lin博士,应用在体成像技术进行脑科学研究。其间他参与了3D打印版单光子微型化显微镜的研发,建立了梯度折射率透镜植入机器人,创建了双光子显微镜在体成像的技术方法以及梯度折射率透镜的处理技术等,发表SCI论文13篇。
张立风告诉记者,从2011年8月开始的那段博士后时光,让他终身难忘。和其他博士后一样,这是自己科研生涯中一段效率高、提高快的时光,专心科学问题,满足对于未知的好奇心。虽然其间也充满了挫折,但在不停失败中发现成功的微光让人备感振奋。“有一次做一个项目, 6个月都毫无进展,测试了一次又一次,宝贵的转基因小鼠也浪费了好几批,但是都没有采集到任何有用的数据。”张立风说,当时正值圣诞和新年假期,自己却还要在实验室一项项地排除故障。当最后找到失败原因时,反而“因祸得福”,开发出了一套新的工艺。“当时已是深夜,我向窗外望去,却感到黑暗像潮水一样退去,真的非常神奇。”
2018年底一个偶然的机会,张立风有幸在美国拜访了北京大学的程和平院士。当时程院士透露要在南京江北新区组建脑观象台,邀请张立风去参观了解一下。因为和自己的研究方向比较相关,张立风非常感兴趣。2019年初张立风启程回国访问,在南京江北新区,他看到了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当时北京大学分子医学南京转化研究院大楼还处于装修阶段,但蓝图非常吸引我,相关的实验平台理念我也很认同,就在那时我下定了回国的决心。”
成为新区蓬勃发展的见证者
2019年8月,张立风从美国回国,进入南京景瑞康分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工作,医药谷的领导帮助他解决很多后顾之忧,张立风很快就在南京安顿了下来。
南京景瑞康分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是北京大学分子医学南京转化研究院的运营实体,围绕“高端生物医学成像设备”和“重大疾病创新药物”两大研发方向,集中了一批脑成像技术、药物研发、心脏再生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团队。目前研究团队拥有院士1名、杰青3名、优青5名,核心研发管理团队成员均为博士以上学历。
虽然回国工作才短短三年,但张立风却非常有感慨:“回来后不久,世界就进入了‘疫情时代’,我有幸回到了祖国,被保护得很好,能健康地从事着工作。”张立风清楚地记得,第一次来江北新区生物医药谷参观时,在路口等红绿灯的很多都是建筑工人。如今上下班高峰,看到的都是在这里工作和生活的年轻人,生物医药谷陆续入驻了很多公司,自己已然成为了江北新区这几年蓬勃发展的一位见证者。
“目前我们与国内外多家高校、科研院所、药企等开展了多个科研项目合作,同时公司作为创新型孵化器,正在为多个创新型新药研发项目提供服务,未来我们将打造成创新性的生物医学转化研究中心。在江北新区工作和生活,我很幸福。”张立风笑着说。
文章来源:南京晨报/爱南京 记者 肖秋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